發表文章

監院糾正合興車站無使照 台鐵終止租約。新竹縣政府2019年與台鐵簽約租用合興車站區,委由九讚頭文化協會營運,並作為新竹縣旅遊服務中心,去年更爭取中央補助改造站區;然而,車站建物因未具使用執照被監察院糾正,台鐵對此OT再利用案緊急喊卡、終止租約/合興車站於1950年12月設站通車。其任務是將關西開採的石灰石礦,以纜車載運到合興車站,卸載到台鐵的貨車上後,由台鐵貨車將石灰石礦送到台泥竹東廠,作為生產水泥的原料,為全國唯一折返式場站。然而,2000年台泥停產關閉竹東廠區,設備相繼拆除,歷史逐漸被遺忘。

圖片
  「愛情車站」驚傳告吹!監院糾正合興車站無使照 台鐵終止租約 - 生活 - 自由時報電子報 ​ 「愛情車站」驚傳告吹!監院糾正合興車站無使照 台鐵終止租約 2025/10/13 06:23 記者廖雪茹/新竹報導 台鐵內灣支線合興車站流傳一段浪漫的愛情故事,因而有「愛情車站」美名,也是內灣必遊的知名景點 。(記者廖雪茹攝) "「愛情車站」驚傳告吹! 監院糾正合興車站無使照 台鐵終止租約 - 生活 - 自由時報電子報" https://news.ltn.com.tw/news/life/breakingnews/5208955 台鐵內灣支線合興車站相傳曾有一段浪漫的愛情故事,因而有「愛情車站」美名,也是內灣旅遊知名景點。新 竹縣政府2019年與台鐵簽約租用合興車站區,委由九讚頭文化協會營運,並作為新竹縣旅遊服務中心,去年更爭取中央補助改造站區;然而,車站建物因未具使用執照被監察院糾正,台鐵對此OT再利用案緊急喊卡、終止租約。 客委會諮詢委員 黎許傳、鄧毅中、行政院青年諮詢委員蔡朝翔及竹東閒人工作室詹益承,都向縣府文化局提報,建議將擁75年歷史的內灣線合興車站及作業室,登錄為歷史建築保存,期許未來能合法使用。 縣府交旅處長陳盈州證實,為提升內灣風景區及內灣線沿線觀光, 縣府約在2019年向台鐵公司簽約,租用內灣線合興車站,再委由新竹縣九讚頭文化協會經營管理,並投入上千萬整理環境,2022年更作為竹縣旅遊服務中心。但因該站區4間房舍無使照遭監察院糾正,台鐵公司不得再使用。 陳盈州說明,去年底 縣府原訂向台鐵公司續約5年,在評估請照不易及整體效益後,決定撤出合興車站,向台鐵協調改為租約1年,與九讚頭協會的委託經營合約也到今年底為止。 至於 去年縣府爭取觀光署「桃竹苗山線-唐山移民文化旅遊帶」經費,投入4900萬元改造合興車站及周邊的卸礦場和愛情森林公園,推廣觀光。 陳盈州說, 合興站區範圍將交還台鐵公司自行活化,周邊建設縣府仍會持續維管 。 黎許傳等人表示, 合興車站於1950年12月設站通車。其任務是將關西開採的石灰石礦,以纜車載運到合興車站,卸載到台鐵的貨車上後,由台鐵貨車將石灰石礦送到台泥竹東廠,作為生產水泥的原料,為全國唯一折返式場站。然而,2000年台泥停產關閉竹東廠區,設備相繼拆除,歷史逐漸被遺忘。期合興車站取得文資身分以利保存、活化,供作民...

姜紹祖《點石齋畫報》描述抗日烈士-新竹北埔姜紹祖-賢母守城

圖片
  乙未戰爭 - 維基百科,自由的百科全書 《點石齋畫報》描述抗日烈士-新竹北埔姜紹祖-賢母守城 ​ ​ ​ ​ ​ 點石齋畫報 - 維基百科,自由的百科全書

「老百姓」一詞最早見於戰國時期。當時「百姓」是指有姓之人,即古代有土地為官有地位的貴族通稱。 《尚書·堯典》中曰:「平章百姓。」而沒資格進入「百姓」行列的,則被稱為黎民或庶民。隨著封建王朝更迭、社會變遷,出現了既非貴族也非奴隸的“中間地帶”,且人數眾多,“百姓”逐漸失去貴族意義,社會地位與廬民相似。於是百姓和黎民、庶民漸漸成了一回事,《詩經·小雅·天保》雲:“群黎百姓,遍為爾德。”那麼,在百姓前加一個「老」字,是否表達曾經擁有過的「百姓」之身份?漸漸地,「老百姓」成為涵蓋一個沒有具體清晰面孔的底層階級的泛指。如今自稱老百姓,語氣中往往暗含一點謙虛。

圖片
 黃帝. 姬--「老百姓」一詞最早見於戰國時期。當時「百姓」是指有姓之人,即古代有土地為官有地位的貴族通稱。 《尚書·堯典》中曰:「平章百姓。」而沒資格進入「百姓」行列的,則被稱為黎民或庶民。隨著封建王朝更迭、社會變遷,出現了既非貴族也非奴隸的“中間地帶”,且人數眾多,“百姓”逐漸失去貴族意義,社會地位與廬民相似。於是百姓和黎民、庶民漸漸成了一回事,《詩經·小雅·天保》雲:“群黎百姓,遍為爾德。”那麼,在百姓前加一個「老」字,是否表達曾經擁有過的「百姓」之身份?漸漸地,「老百姓」成為涵蓋一個沒有具體清晰面孔的底層階級的泛指。如今自稱老百姓,語氣中往往暗含一點謙虛。  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share/p/1FEuYaPxSq/?mibextid=DkBdlG

日治台灣藝妓的價碼-日本軍中的「慰安婦」制度確切起於1930年代。 1931年11月,日本海軍指定了上海虹口區的幾家風俗場所為特別慰安所,這標誌著「慰安婦」制度的開端,並隨後擴散到日本在東亞的整個戰場

圖片
 日本軍中的「慰安婦」制度確切起於1930年代。 1931年11月,日本海軍指定了上海虹口區的幾家風俗場所為特別慰安所,這標誌著「慰安婦」制度的開端,並隨後擴散到日本在東亞的整個戰場。  慰安婦 - 維基百科,自由的百科全書 制度的起源與發展: 開端於1931年: 慰安婦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1931年11月,日本海軍在上海設立特別慰安所,以提供性服務。  制度擴散: 此後,慰安婦制度迅速蔓延到日本在東亞的各大戰場,包括日佔臺灣、朝鮮半島、中國大陸以及其他地區。  招募方式的欺騙性:  偽裝成普通工作:: 日軍和相關業者常以招聘護士、工廠女工或軍中清潔隊員等名義來招募女性,引誘她們簽約,直到女性抵達目的地後,才發現自己實際上是被迫成為慰安婦。 受害者的來源:  來自多個地區:: 慰安婦主要來自日本本土、日佔臺灣、日佔朝鮮、中國佔領區、中南半島,甚至包括歐洲殖民地的白人女性。 對受害者的影響:  身心殘害:: 慰安婦遭受了身心的極大殘害和生命的威脅,許多受害者甚至不到成年 -------------- 慰安婦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期間,為日本軍提供性服務的民間婦女[1][2][3][4],主要來自日本本土、日佔臺灣[5]、日佔香港、日佔朝鮮、中國日本占領區、中南半島、日占菲律賓[6]、印尼、東帝汶[7]、巴布亞紐幾內亞[8],也有在歐洲殖民地的白人女性如荷蘭、澳大利亞[9],當時日本盟友(軸心國)的國民,如德國、匈牙利也未倖免。[10]許多慰安婦是未成年人。[11] 其中日本籍的慰安婦主要分為兩種:日本國內召募的妓女或家境較為貧困的受誘騙者。[12]除了對日本國內地招募以外,也有從朝鮮半島、中國擄掠了很多當地女性充當慰安婦。[13] 1931年11月,日本海軍將日本僑民在上海虹口經營的4家「風俗場所」指定為日本海軍特別慰安所,此後慰安婦制度蔓延到日本在東亞的整個戰場。[14][15] 由於有些慰安婦業者(通常為日軍委託的民間業者,不一定為日本內地人或軍人)的招募方式相當於詐騙或者逼良為娼:一開始經常以一般工作的名義掩飾,如招聘護士、工廠女工、軍中女清潔隊員,直到該等女性簽約赴工,才知道自己已經成為軍妓[16]。日本投降後,中國大陸、臺灣、朝鮮半島的慰安婦向繼任的新日本政府展開了漫長的司法訴訟,並要求道...

中國官方神仙體系/西周(周王朝禮制)「五祀」:司命、司中、司祿、司灶、司彭(出自《周禮》)。明清官方神祇體系(最完整的官定神系):郊祀:昊天上帝(天)、后土(地)、日月星辰。 山川:五嶽、四瀆、名山大川。 社稷、風雲雷雨神。 文廟(孔子)、武廟(關帝)、城隍、灶神等。

圖片
 一、夏商周禮制中的「官方神祇」 夏代(文獻少,主要靠後人記載) 《尚書》僅見「祭于上帝」「配祭羲和、四岳」等,推測已有「上帝」「四方」「日月星辰」等官方祭祀對象。 商代(甲骨文、青銅器銘文為證) 最高神:帝(上帝)。 天體:日、月、星辰。 自然:風雨、山川、河神(特別是黃河支流)。 祖先:王族祖先神,地位與帝並列。 👉 商王朝祭祀體系是「帝 + 自然神 + 祖先神」三位一體。 西周(周王朝禮制) 以「昊天上帝」為最高天神。 「五祀」:司命、司中、司祿、司灶、司彭(出自《周禮》)。 「五岳」「四瀆」:國家祭祀制度,地祇神化。 「日、月、星、辰、四時」:在《周禮》《周易》多次提及。 👉 周王朝建立了後來中國禮制神系的雛形。 二、戰國時期(楚、齊之外的官方/半官方神祇) 秦國 《史記·封禪書》記秦始皇「東巡齊魯,祭八神」。 秦始皇在嵩山、泰山、東海等地行封禪大禮,確立「天地山川」官方神格。 八神體系(雖不確定內容),屬官方祭典的一部分。 楚國(楚簡出土文獻) 「上下、內外鬼神」「至上神」「日、月、四時」祭祀。 東皇太一:楚祀的最高神(與太一、昊天概念相近)。 👉 楚系神祇帶有濃厚方術、巫文化特色。 三、秦漢帝國確立的「國家神系」 秦漢初期 皇帝以「天帝/昊天上帝」為至高祭祀。 秦漢均承襲「五嶽、四瀆、日月、四時、社稷」為官方祭祀。 漢武帝後 著名的「封禪泰山」,祭昊天上帝。 國家祭祀「天地、日月、星辰、山川、社稷」。 開始吸納「太一」「五帝」等方術化神靈入禮制(受陰陽五行影響)。 👉 漢代之後形成「天帝-昊天上帝/太一」為核心,輔以天地日月星辰、五嶽四瀆、社稷祖先的「國家禮制神祇系統」。 四、魏晉南北朝至隋唐 國家繼續尊崇「昊天上帝/太一」為最高神。 確立「天地、宗廟、社稷、日月、星辰、山川、風雨」等為常祭。 唐代設立「太一宮」「昊天觀」祭天帝。 五、宋元明清 繼續沿用「昊天上帝(上帝)」體系。 明清確立北京天壇祭天,皇帝親祭「昊天上帝」。 配套神系包括: 天地日月星辰 五嶽、四瀆 社稷、先農 歷代帝王、文武先師(孔子) 六、總結(除了楚簡與齊地八神,還有的官方神祇系統) 夏商周 上帝(帝、昊天)、日月星辰、山川、祖先、四時。 周禮五祀、五嶽四瀆。 戰國 各國地方神(如楚之太一),齊地八神傳說,秦封禪山川。 秦漢以降(帝國體系) 核心:昊天上帝/太一。 ...

灶神實際上是「儒家文化進入民間信仰的核心樞紐」灶神雖出於民間,但其背後承載的是儒家倫理核心,成為中華文明千年來「家宅文化」的精神根基,並持續影響佛、道及新興宗教的信仰思維。 灶神文化的核心在於 家宅、飲食、道德監察,與儒學的 孝悌、修身、齊家、禮制 高度契合。 因此,即使在佛教、道教或新興宗教體系中,灶神依舊能被吸收、轉化並承擔「道德規範」與「家庭守護」的角色,體現中華文明「儒教為本」的延續性。

圖片
 發揚灶神文化方向: 灶神信仰原本只是飲食之神,但歷經漢唐以降,被「儒家倫理」徹底改造。 佛、道將其制度化(護法、冊封),齋教與鸞堂將其功能化(功過格、齋戒見證)。 三恩主信仰則與灶神同樣以 儒家道德精神 為出發點,強調忠孝節義與家道倫常。 因此,灶神實際上是「儒家文化進入民間信仰的核心樞紐」。 灶神信仰(俗稱灶君)如何與儒學、佛教、道教、齋教、鸞堂、三恩主信仰等互動與融合。我會分段條列,並指出各宗教文化如何吸納或延續儒家精神: 一、灶神出身與儒學淵源 《禮記》《周禮》中的起源 中國上古已有「司命」「灶神」之說,與日常飲食、火德有關。 漢以後灶神被人格化,逐漸成為「灶君」「東廚司命」,職責是「察人間善惡,上奏天庭」。 這種「倫理監察」功能,正好與儒家重視道德、家庭倫理相契合。 儒家定位 儒家本不重鬼神,但灶神被賦予「守家、察德」的職能,被視為倫理秩序的延伸。 「一家之主,莫大於灶」:飲食與宗法結合,灶神等同「家庭之小天子」。 因此灶君信仰可說是「儒化的民間神明」。 二、佛教對灶神的吸收 護法神祇 佛教傳入中國後,往往將在地信仰納為護法,如「灶王」也被編入佛教護法系統。 寺院中有「灶君」塑像,象徵飲食、供養的淨潔,並監督僧眾行為。 與業報觀念融合 佛教強調「因果報應」,灶君的「上天言好事,下界降吉祥」與佛教「業力記錄」相呼應。 佛典如《灶王經》流行於明清,便是佛教化的灶神經典。 三、道教體系中的灶君 道教冊封 東漢以後,道教將灶君正式神格化,尊為「九天東廚司命灶君」。 《太上正一灶司大帝本命真經》中記載,灶神能記錄人間善惡,上達玉帝。 道教科儀 道觀或民間科儀有「送灶」「迎灶」,屬於歲時祭典。 道士誦經時,會邀請「灶君」為齋主家庭作見證。 四、齋教(明清民間教派) 齋教特性 齋教(明末清初興起的在家宗教,如龍華會、先天道)強調清修齋戒。 他們常吸收傳統神祇作「見證者」,其中灶君因「監察善惡」而被尊重。 儒化道德基礎 齋教經典多強調「忠孝節義」,與儒家倫常一致,灶神在其中是「家庭倫理守護者」。 五、鸞堂(扶鸞運動) 鸞堂特色 19世紀後期盛行於台灣、華南,透過扶鸞降筆,宣講儒家倫理與天道因果。 鸞堂尊奉「五文昌」「三恩主」等神祇,強調儒釋道三教合一。 灶君的地位 雖然鸞堂主神多為文昌、關帝,但灶神經常出現在鸞書中,作為「家庭倫理監督神」。 他與城隍、土地等同屬「...

桃園五福宮中元節法會,家戶神明廳神明彩五神,法會道士廟內廚房敬拜司命灶君

圖片
----------------